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粹

何绍基《赏月咏叹》与蔡应律《月照大通楼》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30日 11:04      点击量:487

何绍基《赏月咏叹》与蔡应律《月照大通楼》之比较

王国巍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要:清代何绍基于咸丰四年八月以四川学政的身份西昌主持考试,在此期间,在大通楼上写有的著名的七律《赏月咏叹》,而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也是一首比较成功的诗歌。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研究后会发现,两位作者与西昌的关系不同,但都在诗中赞美了西昌的明月之美;创作背景虽各异,都很好地实现了写作的“双重转化”; 诗歌的风格不同,前人影响后人,但作为今人又写出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特征;何绍基是单纯的诗歌文本写作,蔡应律的诗带有自由体新诗的倾向,粘染有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流行金曲的色调。

关键词:何绍基 蔡应律 西昌 明月 比较

中国历代的诗文中,关于“月亮”这个意象的抒写,从《诗经》以来就颇受人们的偏爱,唐代的李白喜欢月下独酌,亦歌亦舞,宋代的苏轼喜欢月夜驾小舟泛游江上,或赏景,或思亲,都写有流传至今的名篇佳句。西昌作为“月亮城”,可与扬州比肩,加之得现代科技成就的春风,“嫦娥”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成功,使得西昌更是名扬世界,关于西昌“月亮城”的称谓之由来,著名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就记载有一件史实,讲的是武帝时代的司马相如,有一天晚上,在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西昌邛池边,玩得高兴,情不自禁地就挥毫写下了“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千古佳句,后人就这以后把西昌美称为“月亮城”。

月亮与西昌结缘,诗人们在西昌能写出好的诗歌也就随之得到人们的关注。

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 东门村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于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以四川学政的身份西昌主持考试,在此期间,写有一些诗文作品传世,其中写于大通楼上的著名的七律《赏月咏叹》其中首,全如下

山城斗绝觏奇文,今日筹边语轶群。

万里使星差不负,一年秋色又平分。

凉风满榻收残暑,好月当空扫片云。

河北江南方奏凯,濡毫待汝勒殊勋。

何绍基西昌之行,对西昌文化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读何绍基的诗,临何绍基的字形成了一种风气,从而造就出了西昌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书他的这首《赏月咏叹》更是得到人们的喜爱。

西昌大通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现经过整修和恢复后,大通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是明建昌古城四大城门(北为建平,南为大通,东为安定,西为宁远)之南门城楼,属西昌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登斯楼,怀古,或抚今,四川省西昌市举办的2013年中秋节原创诗歌朗诵大赛”中,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蔡应律填词、凉山州音乐制作人吴波谱曲的《月照大通楼》在演唱会中就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整首歌词其实就是一首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蕴,词如下:

癸巳之中秋

相约大通楼

月色明  灯影瘦

南门河上风儿柔

天上浮云若苍狗

洪武一去六百秋

缠绵歌一曲

慷慨诗一首

佳人才子竞风流

万千豪情雕栏后

家国之梦系心头

浅浅一瓢饮

款款亮歌喉

明月照千秋

蔡应律作为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作品逾百万字,组诗《神的面前》、《砖头瓦块奏鸣曲》叙事诗《生死之间》,小说《深山里的喜事》、《路途上》、《回声》、《断桥》、《家当》、《梦沼》等,报告文学《五色线》、《人生庄严》、《雨过山若洗》等,随笔《春祭》、《人生之驿》、《安宁河之恋》、《遥望莫斯科》、《农民》等1985年获四川省首届职工自学成材奖,小说《回声》、报告文学《命脉》分获第二届、第三届四川省文学奖、小说《家当》、散文随笔录《氤氲》分获第一届、第三届凉山州文学艺术山鹰奖。上面这首《月照大通楼》词,写于蔡先生晚年时期,笔者认为可以作为蔡老先生的诗歌风格的一首代表,值得年轻学子们的关注和研究。

   如果我们把清代何绍基的七律《赏月咏叹》和当代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放在一起细读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异同点,对当代作家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写出时代佳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两位作者与西昌的关系不同,但都在诗中赞美了西昌的明月之美。

何绍基是湖南人,远道来川,更是不辞辛苦到了西昌市,他虽未四川学政,但到了西昌以后,除了恪守章程,履行工作职责外,也留意当地的民风民俗,体察民间疾苦,尊重知识和人才,更热爱西昌的美丽山水,有感而发,以笔写之,这首《赏月咏叹》,就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西昌赏月时的真实的记录,凉风满榻收残暑,好月当空扫片云”,对西昌的月亮非常喜欢,所谓“好月”就是皓月千里,皎洁如银!人和月的关系非常亲切友好,一百五十余年过去了,读者从这首诗中人可以体会到诗人当时那种美景。

蔡应律是常年居住在西昌的老者,他对西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十分的熟悉,也写有很多关于西昌的作品,他的《月照大通楼》诗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的间歇产生的文字灵感,发自内心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西昌人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大地的眷念和热爱,月色明  灯影瘦/南门河上风儿柔”充满了人间温情,“万千豪情雕栏后/家国之梦系心头/浅浅一瓢饮/款款亮歌喉/明月照千秋”诗人高度的自信和自豪。

这是创作的两种常态,作家本身的生活体验是促成作品产生的源动力,不论是外来的学人,还是本土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在某个时段写出关于某地的优秀的作品。

其次,创作背景虽各异,但又都很好地实现了写作的“双重转化”。

从写作学的过程论来看,好的作品一般要经过构思、草拟、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但出于构思之初的作者生活的特定背景是客观存在的,作家有意识无意识都要受到创作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这中间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作家的创作背景诸多因素有的在写成的作品之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表现得有些隐晦,需要读者透过已经定型的作品文本去发掘其中的原由。利用写作学的“双重转化性”理论,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种创作背景。

何绍基于咸丰四年八月以四川学政的身份西昌主持考试,写于大通楼上的著名的七律《赏月咏叹》,我们可以在诗的正文中明显发现他的这种求贤如渴的伯乐精神在西昌发现了颜启华、曹永贤、吴钟麟三位,尤其是颜启华等人与众不同的文章风格使他喜出望外。逢中秋佳节,建昌古城好月当空,秋风送爽,诗人对这次西昌之行感到很满意,于是在诗中吟到万里使星差不负一年秋色又平分,喜形于外之情自然流露出来。诗的尾联河北江南方奏凯,濡毫待汝勒殊勋”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年轻的殷切与祝福希望他们为国效力,建立非常之功!这是伯乐和长者的修为和气度,难能可贵。

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这首诗,他的写作背景笔者据蔡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可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他自己层这样写到:

于某天早晨,人醒了,绵在床上,想到或许可以为这台朗诵活动弄一支主题歌曲?

  而此一念头之来源,则是不久前举行的西昌市本年度“月亮女儿选拔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好朋友吴波先生应邀为这台晚会写了首歌。这首名为“梦中的月亮”的女声独唱歌曲实在是好,歌曲本身十分地优美,加上演唱者一袭白衣白裙,化一点淡妆的清雅演绎,直令我连连赞叹,赞叹连连。大通楼中秋赏月,诗歌朗诵,何不也请吴波先生,量身定做,来上一首以助兴?

当然,吴波先生一般只画画和做音乐,词可由我来写。

而此念头一旦冒出,词也就有了。

  于是,一撩被子,穿衣起床,直奔书房,拖过纸笔,简单写了几句,它就是后来得正宁等好友提议修改而成的现歌词。

可知:蔡先生是参加西昌市2013年的“大通楼中秋原创诗歌朗诵大赛”的评委,他深受“月亮女儿选拔赛”颁奖晚会的感染,自愿在中秋节表演的时候“来上一首以助兴”,于是,创作的冲动和激情促使他立即写成了这首词,其实就是一首诗。这种既有外界客观需要,又有内在的写作激情,本来就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说何绍基是以一种高姿态的写作者身份出现在他的《赏月咏叹》之中,那么,蔡应律则是以一种平民身份出现在《月照大通楼》的行文之中,他们在写作过程之中都实现了“双重转化”,但出于构思阶段的主客观背景是明显不同的。

第三,诗歌的风格不同,前人影响后人,但作为今人又写出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特征。

中国的诗歌在嘉庆年间就出现了“宋诗运动”,这一直延续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当时的诗歌创作可谓出现了短暂的辉煌。这个时期的何绍基,成了这次宋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沿着《诗经》、汉魏古诗、唐代杜甫、韩愈、孟郊、宋代苏轼、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以“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相结合的方式,诗歌理论主张“重性情”、“重教化”,写作实践中用比宋人更加极端、更加大胆的字词、句法和章法,更加新鲜、更加生动的比喻,给已经变得极为熟悉和陈旧的诗歌注入新的因子。同时,何绍基作为一个有多方面艺术才华的诗人,如唐代王维、宋代苏轼一样,他的诗歌也总是呈现出新的审美风格,同样把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有机地放在一起,融合了读书、性情、江山之助和考据学,拓展了诗学的疆域,确立了近代“宋诗派”的美学原则,成为“宋诗派”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开拓者。这首七律《赏月咏叹》就是他得西昌明月之助,山城斗绝觏奇文,今日筹边语轶群”明显的是古代读书人的雅好与政治理想有望得以实现时的心境写照。此诗与他的其他山水诗善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白描客观景物一样,颇有宋诗的特色东洲草堂诗集卷十一的《荆州渡江晚泊》:“西山日落散轻烟,风缓波平人悄然。浅浅蒲帆宜晚渡,萧萧渔火是荒年。一行雁叫有霜夜,万里星明无月天。瞥眼江南过江北,新寒忽到短檠前。”描写了在荆州大水灾之后,诗人面对颗粒无收的场景,晚上实在难以入睡,而令人惊奇的却是作者焦急的心情,却用平缓的语言道出,愈显其内心的激动与不平!

何绍基在《赏月咏叹》尾联的语气和写法,与王正功那首著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极为相似,王正功的诗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该诗摩崖于桂林独秀峰之读书岩,本有二首,这是第二首,诗前有段小序:“嘉泰改元桂林大比兴,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作是诗,为之驾序言非常明确地交代了写作背景、主观动机和作者姓名,这种创作原由与何绍基到西昌大通楼上作诗何其相似啊!毫无疑问是王正功的诗影响了何绍基的创作,或者说是何绍基借鉴了前人的诗歌。

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在前人的基础上,既有古代散文的写法,又有古代诗词的写法,“癸巳之中秋/ 相约大通楼”直接点名时间是在2013年中秋节,地点是在西昌的大通楼,“天上浮云若苍狗/洪武一去六百秋”,“佳人才子竞风流/万千豪情雕栏后/家国之梦系心头”带有说理的成分,典型的学习了宋诗写法,这是当代作家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的体现。蔡应律先生作为老西昌文化人,一定是对何绍基的诗词非常熟悉的,这一点我们在看到蔡应律先生西昌景区景点撰写了很多的楹联时,就可以肯定。这些西昌市刻挂的楹联,或构思奇妙、不拘一格,眷恋乡土、适景而写,或写景抒怀、浑然一体,或意境高远,寓义幽深,诸如比较有名的邛海西岸映月潭小公园之养月亭联额皱人思想波摇水心情”、 泸山山门牌坊联儒释道并立乃诸教之期此土集善者山水城相依得大化所毓斯民有福焉”、梦里水乡凉亭联掷杯一笑入梦境举步三摇到水乡”、月色风情小镇戏台前柱联千年政史几出戏谁能品个中滋味万里江山一回头我不言梦底乾坤”等等,正如钟家义所言:蔡先生的楹联和其风格一脉相通的小说、散文、随笔、诗词等文学作品,是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有的天资秉性相结合,在创造性思维的艺术空间里恣意驰骋,由此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肯定有意识或无意识都接受了何绍基诗歌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古人,而有当下作家的自己的风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第四,何绍基是单纯的诗歌文本写作,蔡应律的诗带有自由体新诗的倾向,粘染有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流行金曲的色调。

蔡应律在创作之初的动机就是要写出可以演唱的歌词,诗歌配乐演唱这虽是古代诗歌本来的传统,而今人多只欣赏其文字之诗,《月照大通楼》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许可以证明诗歌与音乐的姻缘关系,但明显何绍基的纯粹写诗有些不同,为便于谱曲演唱而作的诗词,一般要尽量做到押韵、流畅。

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的写作时比较成功的,他的标题“月照大通楼”就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电视剧《月照梨花湾》这个名字,以及雷子明作词雷维模作曲月照黄鹤楼》等流行的文艺作品。如果我们再拓展研究一下月照黄鹤楼》歌词,你可能就会发现古典风格的现代歌词在写法上确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长江之滨,你站了很久很久,任那岁月在脚下奔流,多少文人墨客远去,千古绝唱不朽!芳草萋萋一年又一年;烟花三月再不下扬州!邀明月,上层楼,两江水,一杯酒。

    蛇山之巅,你站了很久很久,看那黄鹤白云间遨游,多少风流人物走来,指点江山锦绣!高山流水一曲又一曲:十里江滩挽起鹦鹉洲!携明月,来伴奏,九州客,三镇游。

月照黄鹤楼,涛声依旧;月照黄鹤楼,天长地久。思绪飞上楼顶月,月在心中流!

再沿着我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河流上溯的话,我们还会发现更有一首经典的作品早已令世人熟知,即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的古月照今尘》,此歌由歌手文章演唱,并收录198510月收录在他的第二张专辑“古月照今尘”,全词如下:

一部春秋史, 千年孤臣泪,

成败难长久, 兴亡在转瞬间,

总在茶余后, 供予后人说,

多少辛酸话因果。

百战旧河山, 古来功难全,

江山几局残 ,荒城重拾何年?

文章写不尽, 悠悠沧桑史,

悲欢岁月尽无情。

长江长千里,黄河水不停,

江山依旧, 人事已非,

只剩古月照今尘。

莫辜负圣贤, 效历朝英雄,

再造一个辉煌的汉疆和唐土!

——

文章本名黄文章,印尼华侨,祖籍中国广东以名字为艺名,活跃于1980年代的台湾歌手,会英、日、印尼、马来、粤语等多种语言。他演唱的《古月照今尘》把中国人心中的历史情节,中华情节表现得厚重透彻,1988年排名台湾榜首长达半年多。由他首唱的《故乡的云》、《三百六十五里路》等歌曲风靡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被费翔包娜娜等歌手在祖国大陆翻唱后,受到了祖国大陆歌迷的喜爱。1990年,文章来到祖国大陆参加歌友会,并邀参加1990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他为广大电视观众演唱了《自己的天空》以及《我是风》两首歌曲,获得观众的喝彩当年《故乡的云》原唱堪称经典,很多听过原唱的人认为,无论费翔1987年被录音师刻意调得接近原唱的翻唱,还是歌曲原唱者文章的演唱,都无法表现原唱那缓缓飘过的乡愁

蔡应律的《月照大通楼》基本基调上还是带有怀旧的情调,不仅有对洪武一去六百秋”的大通楼昔日辉煌的追忆与感叹,更多的是家国之梦系心头”,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天上那轮明月啊,就寄托着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心愿,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佳人才子竞风流”,“款款亮歌喉”,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富强再谱写新的赞歌吧!